您现在的位置是:白丁俗客网 > 百科
中国官方提示风险: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“清退回款”诈骗
白丁俗客网2025-07-08 16:40:05【百科】1人已围观
简介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王恩博)中国银保监会14日发布《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“清退回款”诈骗的风险提示》,强调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渠道,提
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(记者 王恩博)中国银保监会14日发布《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“清退回款”诈骗的清退回款风险提示》,强调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渠道,中国诈骗提醒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。官方
风险提示称,提示近期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,风险防范发布带有“银保监会认证”“中国银保监会”等不实信息内容,冒用名义并以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名义实施诈骗。银保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,实施损害监管机构声誉,清退回款造成了恶劣的中国诈骗影响。
风险提示强调,官方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提示金融监管机构职责,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。风险防范
银保监会表示,冒用名义不法分子常常以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名义欺骗民众,银保编造“成功案例”,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、挽回损失等心理,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,消费者要谨防“回款”类诈骗侵害。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,提醒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警惕套取信息、转账、收费等行为。
类似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“回款”诈骗、“官方回款”诈骗以及“虚假投资理财”“虚假网络贷款”“解债上岸”“代理退保”“白条代偿”“银行直存”等,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、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,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、财产安全,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。
银保监会提醒,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、理性借贷观念,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,请立即向公安机关、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。(完)
很赞哦!(6)
相关文章
- 北证50上线首日上涨2.55% 八家基金管理人抢先申报“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”
- 山东滨州3月31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
- 顺丰快递保价两万病理切片被损坏,客服回复只赔两千
- 华为董事会十年来首度大换血 孟晚舟“上位”轮值董事长引发任正非“交班”猜想
-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映东:继续坚持普惠、长期、稳健的原则 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创新
- 拒绝追随西方制裁,迪拜成为俄罗斯富豪“金融避风港”?
- 中国证监会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表示:双方都有意愿解决分歧和问题
- 4月1日外汇交易提醒:避险资金流带来支撑,美元一季度大涨2.8%
- 工银瑞信袁芳卸任争议:基金封闭期内离职,还怎么长期投资?
- 能源或成下一个伦镍?欧央行拒绝为能源交易商提供紧急金融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