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日报:国内芯片市场等待更多企业
来源:经济日报
半导体产业链涵盖设计、经济制造、日报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。国内更多目前,芯片国内在芯片设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市场但在制造端包括半导体材料、等待装备、企业工艺、经济元器件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短板。日报为打破这一现状,国内更多近10年来,芯片在国家大力扶持下,市场国内半导体企业取得了很大发展,等待但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,企业加快发展速度,经济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要解决芯片领域“卡脖子”难题,实现自主可控,需要扶持发展IDM(垂直整合制造),培育具有从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到销售一体化能力的半导体企业。此外,半导体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。目前,我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人左右,主要缺乏芯片制造人才。
汽车芯片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。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,一台传统燃油车大概需要200颗至600颗芯片,而在一台电动车上这一数字将超过2000颗。引发去年“芯片荒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车规级芯片产能不足。车规级芯片要求测试条件最为严格、测试时间最长,车规级芯片往往需要测试几千小时,测试完成后还要安装在车辆上跑到一定公里数才能被认证合格,认证周期长达数年。业内预测,未来一年至两年,车规级芯片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,这对国内芯片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芯片制造属于重资产投资,多是“投资大、收益慢、风险高”,需要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。例如,韩国三星公司多是在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时,预测未来市场需要什么芯片并加大投资,因为建厂需要一定时间,在经济低谷期投资,建成后会迎来经济复苏期,从而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和利润增大。
目前国内做芯片的企业还存在一个现象,就是“游击队”太多,做同样的芯片、跑同样的赛道。应该通过资本力量,把“游击队”整合起来做大做强,鼓励在芯片细分领域争做龙头,提升话语权和议价能力。
从产业链分布看,我国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,其次分布在京津冀等地,珠三角、大湾区是芯片主要消费地。当前,芯片国产化率低于20%,还有巨大的国产化市场空间等待国内企业拓展,希望更多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优秀芯片企业迅速发展,为中国半导体行业迎头赶上贡献力量。
(本报记者 李芃达整理)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- 美国监管机构调查FTX的多位明星代言人
- 2018-2020年,我国12万余名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癌症
- 李大霄:美股三连跌 A股在寒风中傲然屹立 主力跃跃欲试 反攻将一触即发
- 央行上海总部:8月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3810亿元,外币贷款减少56亿美元
- 富荣中短债单日下跌12.07%, 债市波动导致的次生影响仍在持续
- 美国加州漏油事故7年后和解 管道运营商将赔2.3亿美元
- 升级Win11 2022年度更新后用户无语 N卡游戏性能出现疯狂缩水
- 银保监会:国开行已向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“保交楼”专项借款
- 超医保支付限定等,云南2家医院疑似违规金额共1677.84万
- 天风国际行政总裁邹传:新兴市场在历史最长的熊市里煎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