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为啥银行理财“不保本”了? 正文
时间:2025-07-07 19:52:42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百科
经济日报银行理财“赔本”近期频频登上热搜,扰动投资者预期。客观地看,在打破刚兑、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,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甚至“浮亏”,符合市场规律,也将成为常态。投资者应树立理性、长期的价值投资
经济日报
银行理财“赔本”近期频频登上热搜,不保本扰动投资者预期。为啥客观地看,银行在打破刚兑、理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,不保本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甚至“浮亏”,为啥符合市场规律,银行也将成为常态。理财投资者应树立理性、不保本长期的为啥价值投资观念,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投资组合。银行
此前,理财银行理财经历了较长的不保本“保本保息”时期,让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没有风险、为啥稳赚不赔。银行究其原因,彼时的银行理财并非真正资产管理产品,而被异化成“高息存款”产品。
从法律层面看,存款产品与资产管理产品是有严格区别的。前者“保本”,属于债权债务关系,后者不“保本”、收益随市场波动变化,属于信托关系,即“受人之托、代客理财”。
2018年4月“资管新规”发布后,出于防范金融风险、规范市场发展考量,银行理财开始转型、整改,普遍转为净值型产品,投资者每日可看到该产品的净值变化,紧随市场或涨或跌。
但需注意,由于“资管新规”过渡期截至2021年12月末,在此之前,投资者并未明显感受到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。
进入2022年,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完成整改,加之进入3月份后,国内外权益市场出现短期大幅调整,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低位震荡,因此,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、甚至跌破净值,引发高度关注。
分析近期变化,具体原因有三。第一,全球流动性趋紧,美国股票、债券市场波动加剧,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;第二,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,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,避险情绪快速上升;第三,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,海外经济复苏进程放缓,对一季度经济活动带来压力。
风物长宜放眼量。需意识到,银行理财“保本”时期,投资者看似获取了稳定收益,但无形中也损失了本属于自己的超额收益;不再“保本”后,尽管可能暂时亏损,但若市场行情上扬,所有收益也归投资者所有。
不过也要承认,与国际市场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,我国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还有一定差距。接下来,期待市场给予更多耐心,金融机构需加快修炼内功,投资者也应秉持理性心态,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持续完善、不断成熟。
来源/经济日报头条号(作者郭子源)
湖北银保监局局长刘学生: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、便利性、精准性显著增强2025-07-07 19:38
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:他们的理论指导了宏大的货币实践2025-07-07 19:35
清理清退16.3万人,中央纪委曝光多起“吃空饷”问题2025-07-07 19:28
严打虚假、欺骗性外汇交易 外汇局公布十起逃汇案2025-07-07 18:50
国家能源局: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25亿千瓦2025-07-07 18:47
出口、基建、地产共提振,9月挖掘机销量增速超5%2025-07-07 18:29
史上首次!韩国央行连续五次加息!被美联储坑了?2025-07-07 18:26
智慧农机助阵高效秋收丨探访秋粮主产区2025-07-07 18:12
【育儿问答】宝宝拉绿屎有奶瓣怎么办?2025-07-07 18:11
华南新海终止创业板IPO 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2025-07-07 17:14
又见千万级罚单!掩盖不良贷款、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,渝农商行被罚1285万元2025-07-07 19:16
少数派投资:投资如减肥,放弃即反弹2025-07-07 18:55
少数派投资:投资如减肥,放弃即反弹2025-07-07 18:52
中金宏观:社融增长仍有后劲2025-07-07 18:19
CMF报告: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利大于弊2025-07-07 18:06
23年来首次!这里10年期国债,连续3天0成交…啥情况?2025-07-07 17:51
IMF再次批评英国减税方案,称会加大抗击通胀的难度2025-07-07 17:42
脉脉匿名社交这张网2025-07-07 17:33
应对首都疫情变化,合力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2025-07-07 17:13
A股午后“V型”逆袭,超4500只个股上涨 沪指收复3000点,创业板指涨3.6% 北上资金净流出超58亿2025-07-07 17:08